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李叔同出家的深层原因?

关于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只能说是天性使然。这与李叔同从小的经历和环境以及个人修养是分不开的。在其弱冠之年,已经是一个精通书画戏剧金石音乐的全才。或许出家做和尚是很早就在心里萌生的念头。比如说在李叔同的挚友夏

问题描述

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要出家?

精选答案

关于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只能说是天性使然。这与李叔同从小的经历和环境以及个人修养是分不开的。在其弱冠之年,已经是一个精通书画戏剧金石音乐的全才。或许出家做和尚是很早就在心里萌生的念头。比如说在李叔同的挚友夏丏尊先生看到李叔同的言行举止无一不像一个和尚,而与他的职业,老师格格不入的时候,就生气的对他说,“你这样子,还不如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微笑不语,其实在他心中早就有了坐和尚的想法。所以说李叔同出家的原因是看破红尘也好,弘法救国也好,在尘世的精神所得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也好,这都是片面的。要是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做了和尚,别人问你为什么要做和尚,你也把原因说不全。

其他相关答案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李叔同出家是必然的选择,不是因为世俗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他生命的必经之路。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李叔同的生活先经历了物质生活,在物质上,李叔同并不缺,吃穿住行都能达到十分好的地步。物质有了保证,那就开始了精神,身为书画家的他,艺术带给他的感觉自然是不同的,精神世界必然是丰富的。那么物质、精神都有了之后,那就是灵魂了,能让灵魂饱满的必定是宗教,于是他选择了出家。

​这样看来倒是有一定的道理。从他的作品看来,倒是有一些踪迹可寻。世俗之事,无论是在世还是出世,李叔同都从没放在心上,那么出家对于他来说或许是离他想要的灵魂更近一步的选择吧。

李叔同出家的深层原因?

李叔同出家,有三大原因:

一、现实不如意

之前就说他在学校任职,他当过图案教员、音乐教员,在杂.志社当过编辑,他的工作涉及得很广,包括美术、文学、音乐等等,他的才能和学识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是他工作不顺心,才想到出家,可能性不大。

二、对红尘之事烦恼

他的家庭状况很好,父辈为他留下一大笔家产,他妻子的娘家也很富裕,他在生活上应该没有烦恼。

三、对佛教的向往

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到中.国,到李叔同时期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发展得非常成熟,中.国历.史上爱好佛家文化的名人不在少数,比如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连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就是爱好佛教思想之人,年幼的时候受父亲影响,对佛教有好感。后来接.触到佛家教.义,被深深吸引,觉得追求红尘名利都没有.意义。这应该就是李叔同坚决出家的原因。

李叔同出家后,一心一意专研佛家教.义,几乎走遍中.国东南地区的绝大部分城市去传播佛.经。他的作品也受佛家思想影响,意境高远,非普通人能够达到。

所以说关于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只能说是他看破了红尘,一心钻研佛教去了。

李叔同出家的原因?

李叔同在谈到他出家的动机时也曾说:“年七八岁,即有无常、苦、空之感,乳母每教之以为非童年所宜。……母殒,益觉四大非我,身为苦本。其后出家虎跑,全仗宿因。”

可见,从儿时起,他便耳濡目染,在乳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就已感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生母去世后,更是内心孤独无可寄托。

这对他长大后的出家无疑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出家的那一天(农历七月十三)也正是大势至菩萨的生日。

李叔同出家真相?

李叔同(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别号漱筒,共有李息霜、李哀、李息翁、李婴、李欣、欣欣道人等40多个名字。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生于1880年,比鲁迅大一岁,但家境可比鲁迅好太多。

他老爹李世珍是同治四年进士(1865年),在吏部做过官,后来辞官经营盐业,发了大财。

李叔同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经史子集、学识扎实、性灵聪慧,十几岁就写出了“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经典名句。

除此之外,金石书画、诗词歌赋、吹拉弹唱,也是样样精通。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是著名的音乐家、戏剧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和佛学家。

原创文章,作者:梁板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lxbk.com/e/56.html